关于2025年度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申报的通知

发布者:王雨晴发布时间:2025-07-03浏览次数:10

各相关院系:

2025年度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已启动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申报范围和条件

(一)报奖范围

联合会科技奖面向全国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生产、教学、研究、应用和推广各环节技术进步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。

(二)奖励种类

1. 科技进步奖

已取得社会经济效益、并在生态环境保护及“双碳”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产品、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工艺等科研开发成果及标准、规范等成果的高校、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,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:

1)降碳减污新产品、新材料类;

2)降碳减污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工艺类;

3)综合系统解决方案类。

2. 自然科学奖

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“双碳”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实践中有创新,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和组织,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:

1)生态保护修复类;

  1. 双碳”类;

3.青年科技奖

1)拥护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热爱祖国,具有“献身、创新、求实、协作”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,学风端正,在科学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中成绩突出的科技工作者。

2)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的科技工作者。

3)在科学技术研究与环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起到主导作用、引领作用,科研成果或关键核心技术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,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(三)申报条件

1.申报项目成果需经过国家、省、部、全国性社会组织的正式鉴定或相同级别的其他形式技术评价。

2.申报项目成果需提交有效的鉴定/评价证书(三年内完成的鉴定/评价,即20224月之后完成的,包含专家意见和签字页)。

3.申报项目成熟可靠,至少有一个以上成功应用案例。

4.申报基础研究的成果应按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完成任务,取得最终成果。

5.同一个技术内容只能在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种选择一项申报。

(四)申报途径

申报途径为专家推荐何单位推荐两位。我校作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可推荐,其他途径请详阅中华环保联合会奖励办(以下简称“奖励办”)原通知。

二、申报程序和要求

本次申报采取书面申报与电子邮件申报提交相结合的方式。项目申报人员应对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仔细进行确认,且按格式要求提交电子版和纸质资料至科研院成果部,成果部对材料进行复核后,统一提交至奖励办。

(一)申报说明

1. 电子版申报书:根据拟申报奖项类别填写对应申报书或推荐表(附件1-3)和申报项目汇总表(附件4)请于2025915前,发送至科研院piaolijin@mail.buct.edu.cn邮件主题:2025年度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材料。科研院审查后,统一报送至奖励办。

2. 纸质版申报书:申报书加盖公章,与相关附件一式3套装订成册(封皮侧面标注项目名称,否则不予受理)于925日前提交至科研院成果部(行政楼226)。

(二)填报注意事项

1. 电子版申报材料为专家评审的重要依据,请申报单位认真检查文字内容、图表信息和附件是否完整和清晰。

2. 填写内容应与主要附件材料中各类证明材料有相互对应的印证关系。

3. 应用证明,应用单位加盖公章,自研自用成果,由本单位出具应用证明,上级主管部门盖章确认,对预先研究和基础类研究成果,由任务下达单位或拟应用单位出具应用前景证明,也可由本单位出具应用前景证明,任务下达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盖章确认。

4. 所有申报项目必须经过科技成果鉴定/评价。

5. 书面申报书的盖章、签字的要求,请严格按照奖励办要求办理。

三、科研院联系方式

联系人:朴丽锦

电话:010-64437846

邮箱:piaolijin@mail.buct.edu.cn

地址:行政楼226


请申报奖励的老师提前完成校内奖励申报登记:

数字校园-办事大厅-科技奖励申报申请登记


注:2025年度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原通知

https://www.acef.com.cn/a/fzzx/news/2025/0327/29379.html


附件1-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(科技进步奖).doc

附件2-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申报书(自然科学奖).doc

附件3-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推荐表.doc

附件4-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汇总表.doc

附件5-关于开展 2025年度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的通知.pdf


X